王铭俊 湖南日报 2025-04-18 20:28:53
今年年初,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取得医学新突破——两颗米粒大小的电极芯片被植入一名叫小林的34岁患者体内,竟让他瘫了两年的双腿“听懂”了大脑指令,让原本被判定为永远也站不起来的他“绝地重生”。
此后3个多月,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又先后利用脑脊接口技术完成了3例临床概念验证手术,效果显著。
那么,什么是脑脊接口技术?它和脑机接口又有何区别?
今日科普,为你解读。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知识多一点
在医学界,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当脊髓因外伤或疾病中断,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便无法传递到肢体,患者逐渐失去对肌肉的控制,甚至可能永远被困在轮椅上。
脑脊接口技术出现了——医生在患者大脑和脊髓里植入一些很细小的电极,这些电极能捕捉大脑发出的“想动”信号。然后,通过一种聪明的算法,把信号翻译成脊髓能懂的“语言”,再用电刺激的方式传递给脊髓。这就像是用一把钥匙打开了控制下肢运动的“锁”,让大脑的指令绕过受损的神经,直接告诉下肢“动起来”,从而让瘫痪患者重新获得行走能力。
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精准性与实时性。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将大脑信号解码、电刺激优化和神经通路重建三大技术整合,形成一套高效精准的治疗体系。其核心在于“稳、准、快”——团队开发的轻量级AI算法模型,如同“超级翻译器”,能快速将大脑的运动指令,如抬腿、迈步转化为电刺激信号,传递给脊髓,确保患者肢体迅速且准确地响应,避免因延迟导致的摔倒。
相关新闻出来后,不少人有疑问——脑脊接口和脑机接口是一回事吗?
虽然都以大脑信号为核心,但两者目标和路径却大相径庭。
脑机接口更像是为大脑配备的“外挂”,它专注于“大脑→外部设备”的交互,让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打字甚至玩电子游戏。
脑脊接口则致力于“大脑→脊髓→身体”的闭环重建。它不依赖外部设备,而是通过神经信号直接激活人体自身的肌肉,目标是让患者重新控制自己的双腿,真正实现“身体的自主运动”。
当然,未来也可能实现两者的融合,让患者实现双重康复。真是狠狠期待了。
参考文案来源:我是科学人
责编:周顺
一审:王铭俊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