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南洲学校小学部:非遗进课堂,家校共育新场景

  科教新报   2025-04-20 08:42:3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龙玉双)4月17日,株洲市二中南洲学校小学部2301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课堂”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体验传统美食蒿子粑粑的制作全过程,感受非遗魅力。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家长志愿者与渌口区博爱志愿者联合会共同参与,构建了立体化劳动教育新场景。

8点30分,6名家长志愿者与6名社会志愿者已在校内美食课堂完成准备工作。班主任老师以《诗经》“彼采艾兮”为引,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系统讲解艾草的文化价值。在讲解清明食俗时,还特别展示了清代《岁时百品图》中有关蒿子粑粑的记载。

实践环节采用“1+1+1”分组模式(1名家长+1名志愿者+1组学生)。在家长与博爱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按照传统工艺规程,依次完成了艾草拣选清洗、米面黄金比例调配、创意造型塑形等关键工序。教室内,传统石磨研磨的糯米粉与新鲜艾草汁混合,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志愿者们还演示了湘东地区特有的“柳叶边”包制手法,学生们制作的粑粑被赋予“春芽”“玉兔”等创意造型。

在实践报告会上,学生们踊跃分享自己的发现:“我发现艾叶背面有白色绒毛!”“和面要‘三光’才算成功!”家长们也对这种沉浸式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家长代表王女士表示:“这类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更让他们建立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本次活动是学校“二十四节气非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后续将建立家校社联动的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据悉,该校已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达成合作,将系统开发包括剪纸、醴陵釉下彩等在内的非遗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教育真正“活”起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株洲市二中南洲学校小学部构建了立体化的劳动教育新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也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责编:唐瑾

一审:唐瑾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