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看点丨刀光“锤”影开新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1 06:52:34

拥有千年历史的嘉禾铸锻造,既坚守传统又注重创新,在小众市场中追求高附加值——

刀光“锤”影开新路

编者按

2025年,“十四五”规划将全面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图景渐次铺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三湘大地气象万千。今天起,湖南日报推出“三湘看点”专栏,面向全省基层通讯员征稿,聚焦全省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新做法、新经验,展现新征程上的新场景、新故事,敬请关注。

通讯员 邓和明 杨燕红 关进

4月17日清晨5时多,嘉禾县塘村镇村民周华兵的一天,从“叮叮咚咚”的锻造声开始。

下午4时许,“嘉禾菜刀锻造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吉生的抖音直播间准时开播。

嘉禾铸锻造起于秦汉,当地拥有“精铸小镇”“锻造之乡”的美誉。今年元旦,首届嘉禾菜刀锻造技艺争霸赛举行,引发各方关注。

“打铁人”遇上新问题

“家有打铁郎,不愁没婆娘;家有打铁工,锅子不会空。”在嘉禾,身怀铸造技艺的手艺人历来很吃香,周华兵这位53岁的打铁汉子,一辈子与铁锤结缘,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周华兵介绍,嘉禾菜刀的特点是经久耐用,“一把好刀能用几十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反复锻打出来的。2021年,“嘉禾菜刀锻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经千年洗礼的嘉禾菜刀,如今却遇上了新问题。随着刀具产业的工业化进程加速,流水线上的“机打刀”凭借成本低、产量高、更轻便等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作坊里手工打制的嘉禾菜刀,陷入两难境地。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我们这一代人,不能让绝活成绝响。”黄吉生坦言。

手艺人要成“守艺人”

“过去,打一把好刀,铁锤要抡3000多锤。”黄吉生说,守住这门手艺,既要保留手工锻打的核心优势,又要利用现代化设备补齐产量和能耗短板。

嘉禾的手艺人一方面保留古法制作技艺和选材、成型、淬火、锻打等关键程序,另一方面,用空气锤替代手工锤,电力炉替代“冲天炉”,手工锻打升级为半自动化。

黄吉生还探索升级淬火工艺,通过精准控制烧制和回火温度,提升刀具的韧性和硬度。在他看来,嘉禾菜刀不只有实用价值,更多的还有文化价值。

“手工锻打工艺可以在小众市场中追求高附加值。”黄吉生说,“比如,利用嘉禾菜刀保留锻打纹路的特点,提供一对一定制服务,打造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收藏价值的高端刀具。”

“深度挖掘手工锻打刀的文化属性与情感价值。”“邝一刀”品牌创始人邝宁勇,将嘉禾非遗、工匠精神融入到铸锻造中,以当地非遗伴嫁歌为灵感制作的伴嫁壶,获评2022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艺术铸品金奖。

嘉禾县的决策层因势利导,努力推动产品向精向特方向发展,要求在小件的精铸产品上下功夫。

让更多人了解嘉禾菜刀

“同样是非遗传承和手工锻打,为何山东章丘铁锅已经热销全国,嘉禾菜刀却还没走出湘南地区?”采访中,嘉禾很多“打铁匠”表达了困惑。

传播力即影响力。山东章丘铁锅在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亮相,已经赚足了流量。做好传播文章,让更多人了解嘉禾菜刀,嘉禾也在积极行动。

“我们打造了‘打铁一条街’,向游客和采购商展示嘉禾千年打铁文化,培育壮大当地锻造产业。”塘村镇党委书记李新说,很多外地商贾慕名而来,镇里铁器市场日交易额达几百万元。

在塘村镇“打铁一条街”,不少打铁作坊里竖着手机支架,直播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毕方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带货主管曾海玲说,要让更多人了解嘉禾菜刀背后的传统工艺、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通过直播带货,曾海玲每天的销售额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今年元旦假期,嘉禾县首届“嘉禾菜刀”锻造技艺争霸赛举行,20余位锻刀工匠、民间艺人、刀具制造爱好者同台竞技,比硬度、比厚度、比锋利度,线上、线下吸引了2万余人关注。

数据显示,塘村镇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6亿多元,年产铸件12.1万吨,手工锻打刀具60多万把。

责编:戴蓉

一审:姚懿轩

二审:彭彭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