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每周往返120公里,他用画笔为乡村留守儿童敲开艺术大门

田甜   三湘都市报   2025-04-22 19:22:4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易成 图/宋科铖

4月20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64岁的许国良已背上画具走出家门。每周日清晨5时许,这位鬓角染霜的老画家都要驱车60公里,穿越蜿蜒的乡间公路,去赴一场坚守了6年的约定——教乡村留守儿童画画。

4月22日,以他助力乡村振兴事迹为原型拍摄的公益电影《我料青山应如是》在湖南首映,将这段关于坚守与希望的乡村故事搬上银幕。

每周120公里的奔赴,艺术浸润留守儿童心灵

“艺术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东西,也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1980年,许国良参军入伍。退役后,到鲁迅美术学院进修中国画,199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

一次洞庭湖写生经历让他感受深刻,意识到“艺术的价值不该用每平方尺的价格衡量,而应为乡村带来希望”。2016年,许国良投身扶贫改造项目,将传统农耕文化与艺术结合,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园,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真正改变人生轨迹的,是2019年与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富民村的相遇,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已经脱贫,但面临艺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留守儿童精神世界需要关爱。许国良当即决定用艺术唤醒乡村的未来,每周日雷打不动地前往富民村,将废弃猪圈改造成“留守儿童绘画基地”,免费教授孩子们国画。

一开始,仅有7名学生参加,很多孩子因为性格内向、对画画不感兴趣,或家庭原因没有参与。许国良耐心劝导、细心授课,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越来越多孩子加入进来。6年时间,学生增加到50名。为了保持学习的持续性,许国良要求家长签署承诺书,确保孩子坚持学习。

6年间,每周往返120公里教学,许国良的车里程表多出37400余公里。暴雨天车轮打滑撞上路桩,酷暑时中暑仍坚持授课,后备箱永远备着孩子们的画纸颜料。老伴看着他被关节炎折磨的膝盖心疼地抹着眼泪,他却笑着说:“比起孩子们要走十几里山路上学,我摸摸方向盘算不得苦。”

32名留守儿童带着300余幅画作亮相北京

“艺术能改变孩子们的人生。”许国良感慨道,通过学习画画,一名曾患轻度抑郁症的女孩重拾笑容;一名休学在家的男孩因作品参展而重返校园。深有感触的他将艺术融入乡村建设,带领村民改造庭院、设计文化墙、推广“擦菜子”品牌,使村民收入翻倍,村容焕然一新。

许国良的事迹感动了导演肖建青,自筹300多万元,耗时3年深入乡村拍摄。影片以质朴的镜头语言还原真实:演员多为当地村民,场景取景于富民村的荷塘栈道、洞庭画廊,甚至孩子们的画作也成为电影的重要叙事元素。

3月22日,电影首映礼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32名富民村留守儿童带着300余幅画作亮相北京。画展中,稚嫩的笔触描绘着对未来的憧憬,参展学生坦言,“从没想过我们的画能登上央美舞台,许老师让我们相信,乡村孩子也能成为艺术家。”

“我做这些,不是想当英雄,只想守护乡村的未来。” 许国良用行动证明,艺术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振兴乡村的精神纽带。

责编:田甜

一审:田甜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