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私传涉密文件遭泄漏,如何担责?

何金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2 21:35:2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金燕

【故事】

电脑内存不够怎么办?“云存储”技术加持!

纸质材料如何秒变电子文档?打开传图识字软件。

当下,“云储存”和扫描类软件爆火。一些单位和个人图方便省事,一键上传办公资料到“云端”,拍图轻松识别文字,导致一些涉密信息数据在互联网“裸奔”,造成不良后果。

近日,国家安全部披露,某机关工作人员违规使用扫描软件,致127份涉密文件泄露,造成严重后果。

员工私传涉密文件遭泄漏,如何担责?记者梳理一起案例,厘清这个法律问题。

张某是福建省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员工。入职时,张某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

一年前,张某未经许可,将公司内网系统标记为“敏感数据”的事项及工艺标准等材料,分别发送至其个人微信、邮箱及网盘。公司故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因此闹到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自行转存的文件涉及多类敏感数据,且并非外部渠道可获得,属于涉密文件,符合公司商业秘密的认定。张某作为公司的工程维保经理,在未经许可情形下,将涉密文件外发、转移的行为,违反了保密义务。法院依法判决电子商务公司与张某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合法,无需支付赔偿金。

【说“法”】

湖南弘一律师事务所律师 谢棒

员工私传涉密文件遭泄漏,应厘清员工、企业与平台三方责任边界。

若员工与公司签署了保密协议或相关合同,其擅自上传涉密文件可能构成违约,企业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若文件涉及商业秘密,可能构成对企业的民事侵权。若泄露行为造成企业重大损失,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若企业未采取合理保密措施,如未签订保密协议、未加密文件、未要求员工使用企业内部加密软件、工作专用邮箱等,可能无法向他人主张商业秘密权利。若涉密文件包含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企业可能因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或将面临责令整改、罚款等行政处罚。

若平台明知或应知用户上传内容侵权,如标注“涉密”仍允许传播,或故意、过失将用户上传的商业秘密泄露给第三人,通知后未排除妨害,需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平台未履行内容审核义务的,网信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责令其改正、暂停业务或罚款。若平台故意帮助泄露商业秘密,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共同犯罪。

数字经济时代,筑牢保密防线,需各方守界协同。员工当强化合规意识,企业须升级技术管控,平台应恪守安全底线,司法亟待完善责任量化标准。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李茁

三审:唐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