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3 08:21:38
■周光曙
近年来,湖南省汉寿县推行“拆围”行动,拆除政府机关围墙,增设免费停车场,同时治理乱停车行为。以上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开放、亲民的姿态,更彰显了公共治理的进步。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某些医院为了防止医闹事件,纷纷加装严密的安检设备,将患者与家属视为潜在的威胁。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折射出公共管理中的开放思维与封闭逻辑,值得深入探讨。
汉寿县的“拆围”行动,首先是一种政府形象的自我革新。长期以来,政府机关的高墙大院给人以威严、封闭之感,无形中拉大了与民众的距离。拆除围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更是政府心态的开放。它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与民众平等对话的服务者。
其次,增设免费停车场并严格管理乱停车行为,体现了精细化治理的思路。免费停车解决了市民的“停车难”问题,而锁车措施则是对公共秩序的维护。这种“疏堵结合”的方式,既满足了市民需求,又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滥用。
汉寿县的举措,本质上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的体现。它通过减少行政壁垒、优化公共服务,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这种开放、透明的治理模式,值得更多地方政府借鉴。
相比之下,某些医院加装安检设备的做法,则暴露了管理上的懒政思维。医闹事件确实存在,但将全体患者和家属视为潜在威胁,采取“一刀切”的安检措施,无疑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就医者的不便,更在无形中加剧了医患之间的对立情绪。
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核心职能是救死扶伤,而非防范患者。安检设备的增设,表面上是为了安全,实则反映了医院管理者对医患矛盾的消极应对。与其将资源投入安检,不如加强医患沟通、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真正的安全,应当建立在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而非冰冷的机器筛查。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防民如敌”的思维,可能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当患者走进医院,首先面对的是如同机场般的安检程序,其心理感受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医患关系的裂痕只会加深,而非愈合。
汉寿县的“拆围”与医院的“安检”,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逻辑。前者以开放、信任为基础,通过优化服务赢得民众支持;后者以封闭、防范为手段,试图通过技术手段规避风险。二者高下立判。
公共治理的核心,在于是否真正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汉寿县的做法证明,开放并不会导致混乱,反而能增强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医院的安检措施则表明,过度防范只会制造更多的隔阂与不信任。
社会治理的进步,离不开开放、包容的思维。汉寿县的“拆围”行动,展现了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的可能;而医院的“安检”措施,则提醒我们,任何以防范为目的的管理,都可能背离公共服务的初衷。真正的便民利民,应当建立在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而非将民众视为潜在的“麻烦制造者”。
希望更多的公共机构能像汉寿县一样,拆除有形的围墙,也拆除无形的隔阂;而医院等公共服务领域,则应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用更好的服务而非更严的安检,去赢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有温度。
责编:马曼雅
一审:马曼雅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