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日志|李辉蓉:只要用心浇灌,种子终会破土而出

张春祥   湖南日报   2025-04-23 22:16:53

(刊载于4月24日《湖南日报》04要闻版)

【人物】

李辉蓉,女,1998年生,湖南省石门县子良镇中心学校语文教师。2021年从南华大学毕业后,以特岗教师身份回到家乡任教。参加工作以来,连续3年获县级人民政府嘉奖,所撰论文及课件多次获省级奖项,并当选县人大代表。

【日志】

4月22日,星期二。

批完最后一本作文,窗外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又下雨了。“春雨贵如油”,连办公室窗台上那盆绿萝都抖着叶子接水喝。

今天早读带着学生们复习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拓展到与老师有关的名言时,突然想起《师说》里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9年前,还在读中学的我在抄写这句话时,只觉得是句漂亮的古文;如今,自己站在讲台上,才尝出其中百味。

2021年9月,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拿起教鞭。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当了3年多乡村教师,过往的点点滴滴,每每想起,仿佛就在眼前。

人生中教的第一堂语文课是朱自清先生的《春》。那时,我连课文重点都抓不准,总想把文中所有的知识点全灌给学生,所有的答题方法一股脑塞给他们,但效果并不佳……

一周下来,内心有一种“茫然失措”的困惑:难道教师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吗?是同事陈少君老师把我拽出了迷雾。这个只比我早一年入校的姑娘,捏着我涂改得乱七八糟的教案本一边翻看,一边指出我的问题。她说:“每篇课文都像一颗白菜,要一层一层剥开才有芯儿。”

通过陈老师的指点和开导,教学方面的困惑逐步得到解决,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微笑,我也越发喜欢这份工作。

参加工作第二年下学期,学校安排我上126班语文课,班上有两个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龚若涵总缩在教室后排。第一次让她朗读《观沧海》,这孩子站起来半天没出声,课本角快被手指卷成麻花。经过细问,才知她有很多字的拼音都拼不全。

那天中午,我们在办公室达成秘密约定:每天放学前,她来领张巴掌大的背诵任务卡——有时是一首古诗,有时是文言文的一个段落。就这样,从最开始的磕磕绊绊起步,如今她对初中阶段的所有背诵篇目都能熟练掌握。

体育生郑晶星也曾是我的“头疼对象”。上课时他的凳子像长了刺,让他总忍不住要扭着身子朝操场张望。直到一次作文课上,他以“最难忘的事”为题写道,镇篮球联赛的决胜时刻,开局没几分钟他膝盖擦破,在没有替补队员的窘境下,最后和队友们靠着合作与坚持打完了全场。篮球场上的故事,在他的笔下成了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我把这篇作文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后墙,念范文时,他恨不得把脑袋塞进课桌洞,发红的耳尖却出卖了得意。隔天他抱着《木兰辞》来“谈判”:“老师,我要是能背全篇,能当您的语文小助手不?”

现在他变成了我离不开的工作小助手,每天负责检查和督促大家及时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原来只要用心浇灌,种子终会破土而出。

有段时间,由于经常加班,没注意保护嗓子,结果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但我仍然坚持上好每一节课。纯朴的山里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予我这样那样的问候和关爱。

不时,办公桌上会冒出几颗胖大海、几片枇杷叶或者一罐野蜂蜜,还会留下一张张用作业纸裁的小纸条:“李老师,我爷爷说枇杷叶煮水治咳嗽!”“李老师,胖大海泡水喝也对嗓子好!”……这一份份来自学生的温暖让我感动不已!

勤思善学,砺能笃行,是我一贯遵循的原则。在去年石门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中,我受益匪浅,将教学日常与新知识与新技能、新工具接轨。

教授《石壕吏》时,从名师示范课里“偷”来的课本剧派上了用场,学生们分别扮演课文里的人物。当覃俊潇趾高气扬,带着“小弟”一边敲着门,一边大声说着:“快开门!快开门!把家里的男人都抓出来”时,全班笑得东倒西歪。

AI技术的尝试更有意思。3周前的公开课,为了让各个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我让AI帮我设计课堂的过渡语,用智能工具生成分层作业单,效果出奇的好。此外,我还尝试用AI批改学生的作文,针对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让AI给出建议,根据AI的提示,再做进一步完善。

正如当时培训的老师所说:“老法子保温度,新工具提效率,不冲突。”

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忽远忽近。上周有记者来采访,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和故事以后,给我发来了通讯稿件,那些被加粗的“师德标兵”“教学能手”字眼,像滚烫的烙铁灼着心口。我不过是一个踩着前辈脚印走路的人:用陈少君老师教的“白菜教学法”拆解课文;学着老教师们站在灶台前和家长谈心;通过培训偷师学艺,让AI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在子良这个偏远山村的土地上,有人像候鸟,在家庭与讲台间辗转迁徙;有人扎根30年,把青丝变成白发;有人奉献一辈子,让微光照进孩子的内心。而我,更愿意把前辈们递来的笔放到孩子们的手中,教他们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整理)

责编:李传新

一审:张春祥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