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湖南日报 2025-04-24 07:29:04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西洲乡西洲村种粮大户程兆军的早稻育秧基地
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涂家湖村种粮大户安忠开始插秧
澧县盐井镇洪杨村村民李永银在使用微耕机耕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杰
谷雨时节,沅澧大地掀起春耕生产高潮。
连日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聚焦春耕新事,探寻常德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密码。
微生物菌肥助力增产提质
4月20日一大早,常德市西湖管理区西洲乡西洲村种粮大户程兆军开始早稻插秧。“早稻育秧用了‘秘密武器’,秧苗粗壮。”他告诉记者,去年使用“秘密武器”的近10亩晚稻秧苗,返青快、长势旺,亩均增产20公斤,产出的大米色泽更白、口感更好。
这个“秘密武器”叫多功能微生物菌肥,是一种新型有机肥。
2024年4月,加拿大北美御鹿有限公司在常德西湖管理区投资成立子公司。依托母公司120多项土壤改良等专利技术,该子公司研发出多功能微生物菌肥等10余种产品,获发明、制配方法等专利33项。
“多功能微生物菌肥有粉状、水剂两款产品,在水稻育秧、分蘖、育穗、抽穗等关键期使用,每亩每次施用1公斤。”该子公司工程师李沛明介绍,多功能微生物菌肥的肥料效应不仅为农作物直接提供营养元素,其有效菌还能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和释放,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农作物增产提质。
“我今年种植2000亩双季稻,全部使用多功能微生物菌肥。”程兆军算了一笔账,按照去年试验田增产水平,今年两季水稻可增收粮食近80吨。
水稻制种拓宽种田增收路
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涂家湖村种粮大户安忠忙着整理水稻田,清除杂株:“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可金贵了,不能掺杂一株其他品种水稻。除杂三四遍后,才移栽秧苗。”他种植的制种水稻是中早83号水稻,具有高产、高抗、优质、可留种特性。
2024年,安忠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联合当地6户种粮大户,种植制种早稻4600亩。他算了一笔账,每亩水稻产湿谷750公斤,田间收购价1.6元/公斤,每亩收益1200元;而同样的产量,每亩制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收500元以上。
今年,西洞庭管理区及周边地区51个种粮大户计划种植制种早稻1.7万余亩。
为推广双季稻种植,帮助种粮大户增产增收,西洞庭管理区全面推进水稻制种基地标准化建设。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延森介绍,通过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稳步提高制种水稻种植基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目前,西洞庭管理区着手成立种业协会,力争明年制种水稻种植面积达3.5万亩。
小农机让春耕方便又轻松
春耕以来,澧县盐井镇洪杨村的梯田上,使用微耕机作业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一道新风景。
洪杨村村民李永银是种田“老把式”,今年3月,他购买一辆微耕机。“微耕机售价3200元,补贴640元,划算得很。”李永银介绍,微耕机每天能翻耕5亩水田,方便又轻松。今年春耕,他种植早稻10亩,2天就完成水田翻耕。13亩旱地,翻耕、种植均使用小农机,不到10天,全部种上玉米。
“小农机体型小,操作简单,中老年人容易上手,大多数地块都能作业,在农村越来越受欢迎。”洪杨村村干部何曼介绍,该村有旮旯耕地1500余亩、山地1000余亩,现在耕地、种植、采收、植保等小农机,成为当地农民生产的好帮手。
村民刘文军、李远清也购置了微耕机。“以前,农忙季节只能请人帮忙,现在有了小农机,大大节省生产成本。”刘文军说。
澧县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惠民政策,加快提高全县农机整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盐井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文继军介绍,该镇积极推广各类小型农机,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4月24日第3版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