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4 11:27:42
编者按:
无体育不青春!
近年来,我省深刻理解领会党和国家推进体教融合战略的重要意义,大力营造全民关注体教融合、支持体教融合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转变“重教轻体”“教体分离”的社会观念,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2024年8月,湖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团省委,省妇联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的意见》对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和动员。《意见》明确,到2025年,中小学校体育艺术课程全面开齐开足,“大课间”活动全面普及;到2027年,全面构建起“人人都参与、班班有队伍、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活动、校校有成效、层层抓落实”的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推进机制,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5%以上。这是我省出台的首个专门加强中小学生文体活动文件,在全国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指导性。
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湖南省体育局联合主办的湖南省第五届体育云动会特推出“体教融合·校长说”暨2025湖南优秀校园体育推荐展示活动,面向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征集,讲述我省校园体教融合发展的好声音。新湖南客户端体育频道将甄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来稿进行刊发。
三重供给赋能,破解数字化体育教学“最后一公里”
文/严聪(作者系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讲师、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教育数字化”确立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纵深推进阶段。作为重要实践场域的体育学科教学,正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梗阻问题——智能化设施配备滞后、教师数字胜任力断层、优质资源供需不足等三重矛盾相互交织。
为破解这一困局,亟待构建智能化设施迭代、教师数字素养提高、优质数字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供给体系。该体系通过技术服务支撑、人力资本增值与教育模式创新的三重赋能,不仅能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更能实现从技术应用向教学改革的转变,最终破解数字化体育教学“最后一公里”难题。
智能化设施迭代:
夯实数字化体育教学基础
智能化设施是实施数字化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其迭代升级是破解数字化体育教学“最后一公里”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需要构建装备标准、使用机制及维护更新三个维度的供给体系。一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需求,明确智能体质测试系统、运动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智能训练器材的配置类型和数量标准,建立分级配置指南;二是制定科学的使用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进行管理,规范设备使用流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三是建立常态化的维护更新机制,定期开展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持续保持良好状态,为数字化体育教学提供可靠的硬件保障。
另一方面,需全力打造教学管理、教学应用及数据分析三大模块功能体系。一是构建智能化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安排、教材管理以及考勤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管理精度;二是开发数字化体育教学应用系统,支持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环节的数字化实施,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分析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等数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决策支持,推动体育教学由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
教师数字素养提高:
打造数字化体育教学主力军
教师是数字化体育教学的实施主体,其数字素养的提高是破解数字化体育教学“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需构建系统性培养与长效性激励相结合的教师能力发展体系。
在专业培训体系建设方面:一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不仅要提升教师对智能穿戴设备、运动捕捉系统等新型教学工具的操作熟练度,更要培养其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创新与模式重构的能力,推动VR、AR技术与体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重构新型的教学模式;二是开展数字化教学评价培训,指导教师运用智能测评系统、运动数据分析平台等工具,实现对学生运动技能、体质健康等维度的全过程动态评估,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促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发展。
在构建教师发展激励体系方面:一是建立完整的激励评价体系,将数字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称评晋升通道;二是设立教学创新项目,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改革课题与课程开发等提供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创新性开展教学实践;三是搭建教研平台,通过教学比赛展示促进数字化教学经验共享。四是完善成果辐射机制,对具有推广价值的数字化教学成果进行提炼培育,强化教师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
优质数字资源开发:
丰富数字化体育教学内容
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是数字化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其精准化开发共享是破解数字化体育教学“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内容,首要任务是推进体育教学数字化资源的精准开发工作。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重点开发体育技能教学视频和动作示范课件等满足技能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学素材。针对教师的备课需求,建设教学设计方案、课件模板以及教学案例资源。支持教学实施,建设涵盖体育技能评价标准和考核实施指南的数字化评价资源库。同时加强资源的分类管理,建立分段、分科、分项的资源体系,提高资源适用性,形成资源建设的动态更新机制。
另一方面,建立体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共享机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联合开发适应体育教学需求的数字化产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和学校教学经验,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应用。建立资源推荐系统,实现教学资源根据教师需求和学生特点的精准推送。同时完善资源使用反馈机制,收集使用评价意见,引导资源不断优化,推动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度应用。
责编:胡旻
一审:胡旻
二审:喻志科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