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玺凡 科教新报 2025-04-24 18:02:07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曾玺凡 摄影 胡文莲
好雨知时节。4月24日,湖南省中小学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在长沙正式开班,来自省内各市州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200余位管理干部、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为期四天的深度学习与思想碰撞。
此次研修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面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决定,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学校管理干部队伍。
AI时代,打造一站式“名师好课”
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和落地,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作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少数”,中小学管理干部肩负着引领学校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
当前,置身移动互联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持续冲击下,校园安全、管理变革等课题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育管理队伍,让学校管理更具科学性、人文性和实效性,既是回应时代命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此次研修班依托湖南日报“党媒智库+平台+媒体资源+运营渠道”优势,聚焦“时”“事”“势”,整合人工智能、学校治理、心理疏导、新闻宣传等方面顶级师资力量,倾力打造一站式“名师好课”,力求让培训成果可感知、可转化、有深度、见实效。
内容多元,紧扣教育发展脉搏
研修班首日课程内容丰富多元,紧扣教育发展脉搏。
培训第一课便是针对“校园安全”这一热点话题,由省教育厅学校安全管理处处长文春华进行交流分享。针对近年来校园安全工作一些不足和教训,文春华进行了精心剖析,他希望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不断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和管理水平,常抓不懈,有效防范化解学校安全风险。
台下,学员们纷纷点头,认真记录,现场气氛严肃而专注。 随后,九州恰普心理联合创始人、湖南省人社厅心理危机干预师谭怡玮带领全场释放压力,通过欧卡牌游戏开启大型破冰现场。她走到学员中间,语气温和而亲切:“管理者并非机器,也有情绪,需学会情感自我管理,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学校管理。”
学员们积极参与互动,现场笑声不断,气氛轻松而活跃。
“AI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它正在深刻改变教育的方方面面。”下午,湖南大学教授、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创新研究院院长陈浩以“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的挑战与思考”为主题,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AI赋能教育的深度分享。他用生动的案例和前沿的数据,向学员们展示AI如何重构教育生态。
陈浩教授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AI对教育的影响,“AI会重构就业岗位和学习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教育管理者必须未雨绸缪,思考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接着,他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了AI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在课堂教学中,AI可以通过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在校园管理中,AI可以帮助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AI可以通过情感识别技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干预建议。
陈浩教授还特别强调了AI时代教育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未来的教育管理者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技术的引领者。我们需要具备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未知领域;需要具备湘军精神,敢于迎难而上;还需要具备柔韧性,能够灵活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学员们聚精会神,不时用手机拍摄课件,现场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陈教授的讲座让我对AI赋能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我会积极探索AI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点,推动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花垣县道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龙书梅说。
理念革新,所学运用于治校育人
此次湖南省中小学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既是理念革新的火种,也是成长进步的阶梯。
参培学员纷纷表示,此次研修班为学校管理干部队伍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面对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等现实挑战,我们一线管理者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次培训让我看到了希望,希望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经验与做法,助力一线教学与学校管理。”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镇第二完全小学校长杨先环在课间休息时说道。
东安县教育局的参培学员左洪斌分享道:“此次研修深化了我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认识到管理干部需兼具战略视野与服务意识。我期待将所学融入工作,持续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
“培训内容从校园安全到心理健康,再到AI赋能教育,每一个专题都紧扣教育发展脉搏。作为小学德育副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会将所学用于优化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株洲八达小学副校长在课后感慨。
永州工贸学校参培教师学员吴宴林告诉记者:“非常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平台。这次培训不仅是对我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基层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我将以此次研修为起点,在岗位上落地所学,同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让基层教育管理者与时代同行。”
每位学员带着问题来,揣着答案回;带着困惑来,满怀信心归,把所学所思转化为治校育人的生动实践,为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