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5 18:57:16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崔璟
4月2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上演了一场特殊的“青春接力”。由两名“95后”和两位“00后”组成的捐献队伍,以平均24岁的年纪,为4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曙光。
(长沙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姜新任为小雨颁发捐献证书。周顺 摄)
2004年出生的小雨(化名)是一名大三学生,就读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名捐献者中,装有小雨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保温箱最重。“因为受捐者的体重较大,所以要求供者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数量更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护士介绍道。
她将课本搬进了采集室,妈妈正举着平板电脑为小雨翻看着教学PPT。原来,第二天就是《外科临床学》的考试,小雨只能在采集时抽空复习。当记者问及考试复习与捐献的冲突,小雨轻拍采集管笑道:“能同时完成救人、备考两件大事,也算医学生专属体验。”
(小雨为受捐者手写的祝福卡片。周顺 摄)
“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记者看到,小雨床边的采集机前还放着一张手写卡片。她希望工作人员可以将它和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保温箱一起送到患者处,也希望远方的陌生患者可以摆脱病痛折磨,享受健康的生活。
邻床与小雨同年龄、同专业的博仁(化名),在记者镜头前为陌生受捐者送上粤语祝福。
作为娄底市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学生,这个广东籍男孩希望受捐者可以跨大步,越过病痛,特意向镜头竖起大拇指:“大步揽过,咩事都冇!”他衬衫口袋里塞着同学手写的祝福便签,这些从娄底带来的温暖,也将全部转交给受捐者。
据了解,两名“00后”医学生均于去年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谈及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心时,两人表示,受到专业学习的影响,他们更加清楚陌生血液病患者所遭受的身心煎熬,配型成功后纷纷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
采集室另一端,两位“95后”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来自娄底的27岁IT工程师浩南(化名)将此次捐献视为“十万分之一的幸运”。
今年3月收到娄底市红十字会的配型通知后,他立即预约时间完成了体检。为此,他在捐献之前做足了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一边积极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一边保持规律作息和锻炼,以保证捐献如期进行。
“今天捐献时才发现捐献过程其实要比想象中更加平常轻松,也希望以后有更多同龄人加入到捐献队伍中。”他说。
而在浩南的采集床对面,28岁的小芬(化名)采集过程相对复杂。
去年12月,小芬正在邵阳家中全职备考公务员考试,得知自己与患者配型成功后立即修订自己的复习计划。由于受捐者的病情和病程出现变化,此次捐献采集的日期也频频更改。“复习计划可以修订,但是受捐者的病情不能耽误。”对于频繁的更改通知,她很耐心,也很坚定。
据湖南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共有6名湘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采集捐献。除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进行采集的4位捐献者外,还有2名捐献者分别在岳阳和珠海同步开采。
日暮将至,几位年轻人的“生命礼物”被装入恒温运输箱,将在24小时内送往患者处,以便受捐者尽快开展骨髓移植手术。这场跨越学校、考场和职场的青春接力,也将为千里之外的患者带来爱的鼓励。
责编:周顺
一审:周顺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