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哥说新闻|偷花不算偷吗?不要模糊了法律边界

  三湘都市报   2025-04-25 19:14:3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视频 刘文

Q认为,窃书不算窃;北京莲花池公园认为,偷花不算偷。因为这都算是风雅之事。

北京莲花池公园发布告示,该园有6株名贵品种牡丹被盗,价值6000元。事件发生后,该园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调取现场监控,目前已锁定盗窃嫌疑人。请盗窃名贵品种牡丹的游客尽快到公园管理处归还,公园将不予追究。

这纸公告发得有点草率:公园呼吁盗窃者归还便不予追究,这一处理方式让 “偷花不算偷” 的争议甚嚣尘上。从法律层面来看,盗窃行为的认定不以物品形态为转移,无论是价值连城的古董,还是娇艳欲滴的牡丹,只要未经允许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就已触碰法律红线。此次被盗牡丹价值达 6000 元,已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若仅以 “归还不究” 草草了事,实则是对法律严肃性的消解。

从社会影响而言,公园是行政事业性单位,用公共财政资金购买的牡丹不是野花,是公园公共财产,承载着美化环境、供市民观赏的功能。盗窃者的行为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更破坏了公共秩序与公众享受美好环境的权利。公园 “归还不究” 的承诺,看似给予了盗窃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实则可能释放错误信号 —— 让部分人误以为只要事后归还,盗窃行为就能被轻易原谅,从而降低了对法律与道德的敬畏之心。

公园选择 “归还不究” 或许是出于人性化考量,希望以宽容之心促使盗窃者主动纠错,但这种做法也存在弊端。一方面,它弱化了法律的惩戒功能,盗窃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难以对潜在违法者形成有效震慑;另一方面,对广大游客而言,这种处理方式未能给予他们合理的交代,难以抚平其受损的权益与情感。

北京是全国首善之地,这可能引发效仿效应,让公共空间的财物安全陷入更大危机。在追求人性化与温情治理的同时,相关部门更应坚守法律底线,要立规矩,让违法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唯有如此,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守护公共空间的和谐与秩序,让法律的威严与文明的温度真正深入人心。

责编:苏亮

一审:张军

二审:薛琳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