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27 23:07:5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4月27日,84位湖南省“新晋”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京接受表彰。这是他们的荣耀,也是全体劳动者的荣光。
(27日上午,湖南省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抵达黄花机场。 通讯员 摄)
全国劳模每五年评选一次。此前,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湖南累计有千余人受到表彰。“每一次我们都以最高礼遇致敬。”省总工会负责人表示,三湘大地崇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始终作为“标杆”激励引导全省干群。
近五年来,围绕培育选树劳模,我省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质量。职工技能大赛从传统制造业延伸到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让企业职工、农民工、技术工人各有磨砺良机;“湖湘工匠”推荐评选,形成培训、练兵、比武、晋级为一体的长效机制,点燃了技能人才成长蜕变的激情。
多措并举,推动劳模竞相涌现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劳动模范、湘钢焊接首席技师欧勇,是此次进京受奖人员之一。身着西装,他笑言“有点不习惯”。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欧勇习惯了头戴安全帽、身穿防护服、手握焊枪焊钳。
“钢板厚度达120毫米,需要焊接200多道,每一个焊丝都必须完美。”欧勇和记者谈论着如何焊接一块用于海上油气平台的钢板。他说,从技校毕业时,自己的焊接技术“很一般”,是漫长职业生涯里的劳模师带徒、技术攻关项目和一个接一个的技能竞赛,锤炼了他的多项焊接绝活。
(欧勇日常工作状态。 通讯员 摄)
欧勇口中的“一个接一个的技能竞赛”,自然有百万职工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百万职工技能大比武,“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项目高质量·勇夺双胜利”“助力‘十四五’ 建设新高地”等系列主题竞赛……过去五年,我省构建起省、市、县、行业和企业全链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体系,推动“单项赛”向“复合赛”“全能赛”转变,为职工成长成才搭起无处不在的“擂台”。
竞赛之外,培育从未间断。目前,全省已建成250多个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余万人次,促成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1.1万余对,推动1200余家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培训。
艾爱国、易冉、张帅坤等“大国工匠”接续成长,龙卫国、郭东妮、柳祥国、邓元山、文照辉、罗军等“大国工匠”后备人才持续涌现,130名“湖湘工匠”成为活跃在我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顶梁柱”,带领千万职工书写劳动华章。
礼遇人才,提升劳模地位待遇
“没想到,工作10年后,以劳模身份圆了大学梦。”全国劳模、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在工会推荐下,从2024年开始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习,成绩合格后取得本科学历。
“让优秀劳动者有获得感、幸福感。”精准对接劳模需求,切实把服务实事做到劳模心坎上,湖南工会持续在劳模管理服务上下功夫。制定完善《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服务管理办法》等文件,提高劳模政治经济待遇、学历层次、社会地位。
过去五年,湖南省劳模代表被推荐参加全总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训、浦东干部学院研修、劳模本科班等各类学习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2024年,湖南工会还按照“建档帮扶、资料规范、程序到位、从严审核”原则,为7117名省部级劳模发放劳模补助资金3000万元,为721名全国劳模发放劳模补助资金977.86万元。
(2024年10月25日,株洲首个“工匠日”活动现场。 通讯员 摄)
劳模工匠受尊崇、有地位、得实惠、有奔头。株洲市在全省率先设立“工匠日”,今年将建立超过10个全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湘潭市不仅设立“工匠日”,还实施“金蓝领培训”等项目,为产业工人开辟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常德市建立劳模工匠人才储备库,提升劳模工匠培育和服务水平。
礼遇劳模传统,浸润出湖南看重技能人才的风尚。“高技能产业工人”作为全省重点支持和培育的五大类人才队伍之一,纳入全省人才工作大局。大国工匠、湖湘杰出工匠纳入湖南省“芙蓉人才计划”,享受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
全省14个市州相继出台激励培育工匠人才政策,帮助产业工人创出人生精彩。长沙市出台激励关怀“长沙工匠”16条措施,涵盖政治关怀、成长激励、生活关爱三大方面,高技能人才最高可获100万元奖励;巴陵工匠纳入岳阳市委人才工程;益阳市、郴州市深入实施湖湘工匠青苗计划、大国工匠培育行动。
示范引领,放大劳模品牌效应
一场90分钟的“劳模直播”,引来5万人次观看,带动8.6万元农产品销售。前不久,全国劳模、长沙芙蓉区恒达社区第一书记刘朝辉与省劳模、凤凰县菖蒲塘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周祖辉联手打造“劳模甄选”直播平台,助力湘西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
“我们湖南人,相信劳模号召。”直播间粉丝纷纷留言。
发挥劳模号召力,浏阳市总工会发起助力乡村振兴劳模联盟,由省劳模伍国强担任领衔人,汇集1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攻农业生产、农技服务、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乡村文旅、技能培训等方面的14位劳模,实现劳模力量优势互补。近几年,该联盟打造了近10个示范基地,孵化职工科技创新项目20多个,研发新品种50多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0多项,培养创业带头人300多人,带动就业5万多人。
(2025年4月24日,南华大学师生在学校分会场收看湖南省巾帼劳模工匠宣讲。通讯员 摄)
扩大劳模影响力,湖南工会着力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在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由全国劳模、数控车工文照辉牵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复兴号高铁列车电机等项目开展技术攻关,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3600多万元。劳模工匠精神“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蓬勃开展,在干群中播撒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种子。
在劳模精神引领下,2024年,我省近300万名职工参与“五小”创新竞赛,累计实施合理化建议43万件、发明创造1.4万项,产生“五小”创新项目28.5万项,创造经济价值51.2亿元。
责编:于淼
一审:于淼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