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湖南学生资助书写教育强省动人答卷

刘镇东   湖南日报   2025-04-28 19:48:2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

当南华大学截肢学子杨汶宪克服重重磨难,坚定立志报国;当中南林科大的陈洋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这些被资助政策改写命运的青春故事,正汇聚成湖南教育强省最温暖的底色。

4月28日,2025年湖南省学生资助宣传培训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梳理总结了2024年全省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据悉,“十四五”以来,湖南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342.22亿元,资助学生达2720.68万人次,切实兑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重承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贡献了“资助力量”。

百亿资金托举希望改写困难学子命运

2024年,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发放资助资金100.90亿元,资助学生693.85万人次,国家助学贷款金额和人数分别增长52%和24%,同时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55.52万元,社会捐资助学达1.85亿元;在全国率先发布“湖南学生资助工作负面清单”,明确20条“红线”“底线”。同时,“湖南智慧资助平台”和教育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阳光审批系统全面推广,资助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有温度。

我省应急资助做法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网推介;湘潭市资助育人经验、岳阳市湘阴县资助队伍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资助宣传与育人工作成果丰硕,形成多个资助管理品牌和典型案例,并开展“百千万”系列资助育人活动。

这些成绩背后,造就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杨汶宪你好,我是(截肢)四年后的你。现如今,我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去往大学读书……”来自南华大学的杨汶宪同学,童年历经父母离异、母亲患癌和自己身患恶性骨肉瘤的多重磨难,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坚持求学。国家助学贷款为他圆了大学梦,如今,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传递爱心,立志读书报国,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湖南省芙蓉学子等称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陈洋羊同学出生于偏远山村,家庭收入微薄,生活的重担一度让他的求学之路布满阴霾。然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学校的助学金,如同破晓的曙光,为他驱散了黑暗。踏入大学校园后,陈洋羊没有被生活的困难打倒,他将感恩化作前进的动力,凭借不懈努力,他在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学生资助不仅给予经济支持,更为其搭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数智赋能,让每份希望都被看见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各地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

湖南中医药大学构建“5+5”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打造党代表工作室和远志工作室两个平台,锻造专业教师与先进学生、助人者与受助者两支榜样示范队伍。通过开展励志、感恩、诚信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收获显著育人成效。

常德市创设“七段十八步”工作法,将量化测评和大数据比对相结合,提升资助对象认定精准度。抓好全员宣传、认定手段和资料整理三个关键环节,推动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永州市冷水滩区自主研发教育资助精准服务平台,打造“精准识别、高效发放、阳光监管、育人赋能”四位一体的智慧资助系统。首创“双线比对”模式,实现全流程无纸化操作,资金流向全程可溯,融入育人功能。该平台精准覆盖困难学生,大幅提升资助效率,减少基层工作量,形成可复制的“冷水滩方案”,入选全国学生资助数字化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活动现场,2025年湖南省“百千万”资助育人活动正式启动。湖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周芳友表示,2025年,我省将坚持党对学生资助的全面领导,深化立体化架构、规范化建设、数字化应用、育人内涵和队伍建设。推动各项资助新政策落地,扩大助学贷款下沉试点范围,探索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改革;加强资金监管,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打造“智慧资助”样板,试点“AI智能认定”;开展“百千万”系列育人活动,打造资助宣传育人品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资助工作者业务能力。

学生资助工作连接着千万家庭的希望,承载着教育公平的梦想。湖南将持续发力,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强大动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资助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追逐梦想,绽放光芒。

责编:刘镇东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