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脊梁】龙卫国:起重机调试“大师”| 湖南日报头版

  湖南日报   2025-04-29 07:15:04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4月29日01版

编者按: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省委、省政府团结动员全省广大产业工人和劳动群众在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再立新功,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全省上下树立了光辉榜样、激发了强大精神动力。即日起,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开设《时代脊梁》专栏、专题,报道2025年湖南省全国、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荣誉档案

龙卫国,男,土家族,1980年6月出生,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首席调试钳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湘杰出工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选湖南省十二届党代表、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奋斗故事

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湖南共84人受到表彰,龙卫国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我们的‘大师’。”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海外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曾垂中指着表彰名单,向客户自豪地介绍。

“大师”已经成为龙卫国在中联重科的“代号”,公司所有起重机新品都要通过他的双手调试出厂。

就在进京受奖前夕,他还在调试即将发往新疆的超大吨位起重机。这种风电吊装的“王者”,臂长200多米、有上万个零部件。而龙卫国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繁杂的系统中为起重机做体检、找病根,任何毫米级的误差,都可能埋下致命的隐患。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脚并用、左右开弓。在声音嘈杂的驾驶室里,龙卫国感受着车体细微的震动、倾听液压的声音,手上的动作随着屏幕上参数的变化不断调整,操控着约200吨重的大臂,动作流畅得就像那是他的手臂一样。

调试,是为起重机赋予生命的最后一道工序。

“超大吨位的调试,必须要懂电气、懂液压、懂传动,还要懂机械构造,综合感官能力还得非常好。”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国内营销公司技术支持专员黄伟是龙卫国进公司时的师父,他总说“龙卫国的钻劲更突出一些”,对于任何问题,龙卫国都要从理论上、实操上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才作罢。

凭着这股勤学好问的钻劲,仅用6个月,龙卫国就出师了,并在公司调试技能比武中位居榜首。当时,中国能造出的最大吨位起重机还不到100吨,大吨位、超大吨位起重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

大型吊装设备是国家大型核电、风电、桥梁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过去,我国大型吊装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常常遭遇“坐地起价”。因此,自主研发大型吊装设备是中国起重机从“跟跑”到“并跑”的重要方向。

2012年,中联重科全力研发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从提出想法,到变为图纸,每一步都是全球第一步,所有技术都是第一次摸索,组装后性能可否达到设计标准,调试成败成为关键。”龙卫国受命牵头展开调试。

“从常规产品转向超大吨位产品,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截然不同,面临许多全新技术问题。如超起技术问题、单杠插销技术问题、风电臂技术问题等,都完全没有文本性资料可供参照。”龙卫国解释道,起重机吨位越大,部件就越多,要实现的功能也愈加复杂。不仅如此,吊载力越大还意味着需要更加复杂的控制手段、更加精准的关联匹配程度。

带领团队从试制开始,龙卫国吃住都在调试场地,不断吸取教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优化流程。

经历近半年,攻克了20多项技术难题、优化改革40多项技术流程,龙卫国最终成功调试出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化调试流程,为后来者提供了经验。

2022年,龙卫国牵头调试成功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又一次突破全球全地面起重机最大吨位记录;2024年,他牵头调试成功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第三次打破这项记录。因此,业内同行由衷地称他为“大师”。

从业至今,龙卫国先后调试过40余款“新品、首台”,爬上爬下转台近千次,触摸、调整过上万个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8%以上。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